三、“钱”景广阔!5G NB
一、iot物联网平台
IoT物联网平台是一种支持设备连接、数据收集与分析、应用开发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在IoT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中,它首先实现的是设备的广泛连接。无论是智能家居中的灯泡、门锁,还是工业环境中的传感器、机械臂,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这种连接能力不仅要求平台支持多样化的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Zigbee等,还需要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在智能农业应用中,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物联网平台将实时数据传输给农户,帮助他们精准灌溉,提高作物产量。
数据收集与分析是IoT物联网平台的另一大核心功能。平台能够实时接收来自各个设备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洞察。这些洞察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运营、预防故障、提升用户体验等。以智能城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各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数据,物联网平台可以助力交通管理部门合理调配资源,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应用开发则是物联网平台赋能行业创新的关键环节。平台通常提供丰富的API和SDK,降低开发门槛,让开发者能够轻松构建出各种物联网应用。这些应用可以覆盖智能家居、工业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推动社会的智能化进程。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开发者可以利用物联网平台开发出控制家中所有智能设备的手机应用,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捷。
IoT物联网平台正以其强大的设备连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开发支持,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联网平台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IoT物联网平台是一个强大的技术工具,它能够让各种设备实现智能互联,并通过数据分析助力决策,最终通过应用开发将物联网的潜力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中,IoT物联网平台都将为我们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的未来。
二、做物联网的公司有哪些
做物联网的公司有很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些公司: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在物联网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其IoT业务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华为提供了一系列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全球物联网的发展。
2. 腾讯公司
腾讯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在物联网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布局。其物联网业务主要聚焦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3. 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的物联网战略主要体现在其阿里云业务上。阿里云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
4. 思科系统公司
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在物联网领域也有深厚的积累。思科提供了一系列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帮助全球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5. IBM公司
IBM在物联网领域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其物联网战略主要集中在智能医疗、智能城市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IBM致力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运营优化和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行业,因此有许多公司在这一领域活跃。以上仅列举了部分代表性的公司,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公司在物联网领域进行着不断的研发和创新。这些公司在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钱”景广阔!5G NB-IoT为千行百业注入“新动能”
NB-IoT对运营商是否“钱”景广阔?很多人疑惑这点。随着行业NB-IoT终端数量越来越多,我们看到,运营商NB-IoT收入也水涨船高。
以NB-IoT气表行业为例,虽然气表厂商每年每个气表交通信费只有几元,但行核笑业通常一次10年通信资费。这意味着,单表缴费就在数十元,对于每年数千万的燃气表增量,运营商的通信资费每年就达超十亿元。
要知道,单个运营商每年物联网业务收入也是几十亿元规模。笔者从中国某运营商处了解,其NB-IoT带来的收入,已占据整个物联网业务收入可观的比例,内部评价“很有价值”。可见NB-IoT贡献收入超过预期。
当然这只是气表一个行业。未来,水表、电动车、2G物联、Wi-Fi家电市场等场景,都选择NB-IoT,将使得NB-IoT产业更加“钱”景广阔。所以可以说,目前NB-IoT已经进入商业正循环,将促使产业健康发展。
这几年,我持续关注NB-IoT、Cat.1、LoRa以及Wi-Fi等物联网技术发展。在今年新基建、双循环背景下,我发现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5GNB-IoT这个低速率物联网连接技术。同时Cat.1异军突起,补位eMTC,支撑中速率场景。
目前物联网界已经不怎么关心NB-IoT与LoRa之争,而更关心NB-IoT与Cat.1之间的优劣、家庭场景NB-IoT与Wi-Fi之间的优劣、NB-IoT接棒2G物联的产业优势等。
这是因为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持平,极具优势。三大运营商均加大了对NB-IoT的投入力度。今年1月,NB-IoT连接数快速达到全球1亿,2月中国市场达到1亿。这些无不让NB-IoT未来发展越发快速。
在近期的“第三届中国NB-IoT产业发展大会”上,华为中国区IoT拓展部部长张海在演讲中分享了不少干货和故事,让笔者了解到NB-IoT最新的进展以及动态,还有包括上述热点问题的观点。我们在此总结和解读下。
NB-IoT与Cat.1协同,但有几个场景要慎重
随着运营商网络升级战略不断推进,物联网行业在后2G时代,谁才是王者?
从通信行业未来发展来看,5G(NB-IoTNR)4G(Cat.1/Cat.4),已经成为未来十年蜂窝物联网技术路线选择。
对此,物联网行业面临着在NB-IoT与Cat.1之间做出选择的难题。客观分析,Cat.1的优势是可以无缝接入现有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升级,而当前运营商都有大量存量LTE基站。
Cat.1的劣势是芯片价格——Cat.1芯片价格大约25元,模组价格高达约40元,这让原来采用2G模组的从业者需要忍受提价的痛苦——这阻挠了产业快速发展。有人提出,希望业界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生产,尽快降低Cat.1芯片价格。但从技术角度看,Cat.1芯片居高问题很难快速降低。
华为中国区IoT拓展部部长张海在此次大会上分析,Cat.1工作在20MHz带宽工作,NB-IoT在200KHz带宽工作。更高的带宽,使得Cat.1芯片要求更高计算、更多存储,在具备相同降成本方案和出货量情况下,Cat.1成本将始终比NB高2-3倍。
因此,在具备相同降成本方案和出货量情况下,Cat.1成本将始终比NB-IoT高2-3倍。
Cat.1技术非常适合10Mbps的终端下行链路速率的中速率场景,主要适合实时语音之类的业务场景。但如果在可以应用NB-IoT的场景中,依然选择Cat.1,那么势必由于缺乏竞争优势,而被淘汰。
我觉的张海提到的该类别场景非常重要。NB-IoT与Cat.1一个负责低速率,一个负责中速率场景,但中间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在中间位置,两者可能都能支持。这时候,各行业企业就要考虑成本问题。
而且要知道,基于R14标准,运营商在基站侧通过软件升级,可以使卖滚NB-IoT技术实现了5-7倍速率提升、并发能力2-8倍增强,满足业务需要。而且,通过提供测量报告(MR)上报、信道估计增强、扩展QCI等,提升了网络优化效率和组网性能的提升。升级后的NB-IoT新网络,帮助运营商将NB应用扩展到更多场景。
到底哪些场景是NB-IoT和Cat.1都可以支持的?POS机(用来刷银行卡的多功能改配含终端)这个场景就是一个关键领域。
2G逐步变弱,POS机咋办?NB-IoT是最优选项
伴随R14网络升级,NB-IoT快速接力2G市场。在POS机行业,每年采用2G通信的POS机有3000~4000万台,伴随2G退网,必然要选择新的通信能力。2019年中,央行发布[2019]85号文,强调了交易必须提供可信定位。张海认为,二者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2G减频退网进行中,的确不太行了,POS机应该继续选移动网络还是选蓝牙/Wi-Fi?
我们知道,蓝牙/Wi-Fi毕竟使用的非授权频谱,存在安全漏洞,用他们给POS机传递定位和交易信息,存在更大的隐患。其实2G技术的安全性也远低于4G和5G。2G网络只有基站对终端的单项认证,2G终端无法认证基站的真伪,导致很多2G终端进入就不能工作,出现很多。NB-IoT基于4G/5G双向鉴权认证,安全性非常可靠。这一点需要支付清算公司高度关注,符合央行监管需求。
另一方面,很多POS机厂商在考虑选择NB-IoT还是Cat.1技术。张海转述POS机厂商的一个小故事,有个2GPOS机用户打电话给他们,说开车在城里转了两圈,都提示网络信号不好。厂商对客户说,把POS机重启一下试试能否解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普惠金融全链条受益,末端POS机用户对于网络的容忍度很高。但是POS机海量出货,Cat.1要比NB-IoT的成本高,对支付公司和设备商,就显得更突兀。
中国电信联合华为与伙伴在2019年底就基于R13试点NB-IoTPOS,发现NB-IoTPOS性能与2G相当。伴随R14网络开通,NB-IoTPOS规模爆发在即。
除了POS机,2G另一个大颗粒场景是车载跟踪。该领域每年也是2000-3000万终端出货量。NB-IoT能否承载这个高速移动场景需求呢?
张海介绍,2019年底,华为在上海与MTK联合测试。测试车速80~120km/h,上报业务,GPRS的主动上报为~80Bytes/次;NB-IoT则是500Bytes/次(2G的两倍传输量)、1000Bytes/次(2G的4倍传输量)。最后的结果是,NB-IoT时延为2G的32%。证明NB-IoT完全适合高速移动场景。
而商业上,也有很多头部车载跟踪设备伙伴希望劝说最终客户采用Cat.1,毕竟可以比2G产生溢价。如上对NB-IoT和Cat.1的对比,NB-IoT具有成本优势,可以也给位于第二梯队的车载跟踪企业,带来市场新机会。
2G物联第三个大场景是共享单车,也是移动场景。对此,此前NB-IoT就已经应用到共享单车中了。外界疑惑,NB-IoT覆盖到底如何,能否完全替代2G。
据悉,对此,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与合作伙伴在北京五环内投放2700辆共享单车,采用NBGSM双模模组。此次测试策略是NB-IoT优先,当信号差或接入失败时切换到2G,使用GPRS上报。经过在NB-IoT网络上部署2G转NB-IoT套件、网络干扰优化等手段,NB-IoT网络结单成功率占比99.15%,超越2G96.15%。该优化方案已推广全网,支持2G转NB-IoT全类型业务接入。
NB-IoT还在诸多领域占据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可穿戴的健康数据、相机、PAD等设备的信息资产管理都要求可靠“独立通信”,NB-IoT提供“低功耗”、“随时随地”传输的需要。在物流跟踪领域,中国2018年快递量超过400亿件,高值物品和商品流通要求服务升级,NB-IoT使得位置跟踪、冷链监控、窜货控制等成为可能。
NB-IoT逐步拓展到Wi-Fi家庭场景
当前,诸多智能家电厂商加速自身智慧家庭业务发展,积极在空调等家电中引入Wi-Fi技术,让每一台家电能联网。但是Wi-Fi驱动的智能家电联网率极低,一直是行业痛点,也让每台智能家电具有极高的沉没成本。
在演讲中,张海表示,家庭智能化设备支持Wi-Fi的数量已达50%,但在线率只有不到10%。这使得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智慧家庭梦想,成为概念和泡影。很多人分析,智慧家庭市场的技术和生态呈现碎片化是发展主要挑战,谁的技术成本更低,谁将赢得市场。
讲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提及前不久广和通推出的NB-IoT模组,其试用模组价格更是降到了9.9元。这样的价格不仅低于2G模组价格,更是直逼Wi-Fi模组价格,让NB-IoT赢得传统领域,更能将自身的业务拓展到Wi-Fi领域。
而且,NB-IoT模组具备“插电即联网,扫码就绑定”,可以极大提高联网率。据张海介绍,用NB-IoT,家电可以插电即联网,使得联网率直接提升到95%以上。伴随NB-IoT模组逼近Wi-Fi,并与SoCSIM技术结合实现运营商“0”元开卡,相信NB-IoT将给智慧家电领域发展带来新动能。
据悉,中国电信NB-IoT技术助力多家家电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其中全国超10万台NB-IoT共享洗衣机通过中国电信优质的物联网服务,下单成功率超99.9%。
面向未来,NB-IoT技术无后顾之忧
在低功耗广域网物联网技术中,没有哪个技术在未来发展前景上,能够与NB-IoT相比。那么,NB-IoT是否能满足未来的使用和市场发展需求?从此次会议上,我得到以下几点干货。
首先,国家层面支持NB-IoT发展。中国在推进5G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并不会只局限于通信行业,而是寄希望于5G使能千行百业,推动我国由产业大国,升级为产业强国。事实也如此,可能打了不少不看好NB-IoT的人的脸——NB-IoT经过3年发展,模组、水气表等产业能力已经走向海外,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此外,工信部办公厅在今年5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NB-IoT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研发工作,同时打造NB-IoT完整产业链,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其次,NB-IoT未来更确定。2020年7月9日,对NB-IoT从业者而言是特殊的一天。因为,NB-IoT被纳入5G技术标准。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mMTC不再另起炉灶,NB-IoT不仅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更是明确了其成为全球统一的技术演进标准,将大大降低企业商业化风险。
当前业界都高度关注5G,也在大力发展5G。作为5G技术,NB-IoT有着非常好的产业成熟度。在智慧工厂领域,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通过NB-IoT切入资产和人员管理等应用,占据云和应用锚点,可巩固5G2B生态。
再次,NB-IoT技术本身具备优势。熟悉NB-IoT的朋友知道,2014年英国运营商沃达丰发现抄表行业对低功耗无线抄表的需求,随后与产业企业进行联合创新,并通过重传、提升功率谱密度等方式,最终推出具备深度覆盖的NB-IoT技术。
NB-IoT通过200KHz窄带宽和简化协议,实现芯片低成本。此外,NB-IoT在5G时代,可以通过多载波叠加等技术,适配低话务量物联业务,完全满足IMT-2020eMTC场景需求。
最后,运营商业务发展积极,在建设更加完善网络。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在加快NB-IoT发展。
中国移动计划2020年在全国范围新建NB-IoT基站11.8万个,累计达到35万个基站,已发展用户超过4300万(今年2月数据)。同时中国移动聚焦到NB-IoT水表、燃气、共享、消防、电动车、金融、定位、智能家居等领域,力争今年实现净增3500万NB-IoT的用户规模目标。
中国电信NB-IoT基站已经超40万个,连接规模接近7000万,终端设备接入平台的数量接近3000万。因为NB-IoT业务,中国电信物联网用户排名从第三升到第二(用户突破2亿)。同时中国电信启动2G物联网用户向NB-IoT迁转的突击行动,实现规模、收益双提升。
中国联通也部署了超过20万个NB-IoT基站,明确年内NB-IoT新增1000万的目标,目前启动了NB-IoT拓展行动。
在以上背景下,NB-IoT发展不断提速。2018年起,历经12个月实现用户突破3000万,8个月用户总数破6000万,今年2月中国NB-IoT用户破1亿,今年底有望突破2亿。
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数据,在向物联网行业宣告NB-IoT产业不断提速。伴随NB-IoT终端海量发货,模组价格定期折半。今年初,江苏电信完成的300万NB-IoT模组招标中,支持R14的模组降至2美元,实现了NB-IoT产业发展之初时对行业的承诺。
观察:投身NB-IoT“钱”景广阔
张海对POS机、车辆追踪、共享单车等场景的分析,让大家感受到NB-IoT市场的巨大潜力。我认为在不断上规模的背景下,NB-IoT还“钱”景广阔,存在不少市场机遇。
比如,NB-IoT在水气表领域成为行业标配。据悉,某TOP级燃气公司,已经决定从小无线转向5GNB-IoT技术。这家燃气公司表示,NB-IoT气表出货量大增,2020年相比2019年增长140%以上,导致产能受限。
市场规模的增加及行业对NB-IoT达成共识,相信NB-IoT必将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选择。比如,NB-IoT网络带来的场景应用涵盖智能停车、智能消防、智能水务、智能路灯和智能家电等。
上一篇: 解锁物联网全栈密码斩获高薪offer!
下一篇: 适用于物联网开发的11种热门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