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零距离|走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
国有公办
国家优质校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院介绍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始建于1965年,设有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共6个专业和1个公共计算机中心。每年招生近800人,在校2400多人。支持同学参加专转本考试,每年近百人升入本科就读。
学院形成了教学和科研优势突出,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江苏省无线传感系统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商业智能应用工程中心。荣获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90多人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产业教授7人,正高2人,副高30人、博士6人、硕士70人,双师型教师超过70%。拥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高校工业物联网通信与控制技术优秀科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工业过程建模优化与智能制造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围绕国家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对接“苏—锡—常”地区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下、成长快、发展好”的高素质毕业生,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输送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先后与西门子(Siemens)、信捷电气、STC电子、德州仪器(TI)、ST电子(ST)、华为、腾讯、中电55所、神州数码、帆软、联想、中国电信等著名企业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人才。学院是谷歌开源技术高职东部区域联盟牵头院校,ARM mbed STM32嵌入式人才创新基地。我们坚守“技术奠定基础服务创造价值”的培养理念,培养“能吃苦善沟通懂技术会服务”工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绘图编程调试文档”等职业能力,受到企业欢迎和广泛赞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设有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共6个专业。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牵头专业,无锡市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牵头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互联网+工业智能技术应用”建设核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是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
专业介绍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于2005年,是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互联网+工业智能技术应用”建设核心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核心专业,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2019年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专门视察了该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专业特色,认为产学研用“接前沿”。该专业培养“能吃苦、善沟通、强技能、重应用”的高素质工控型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电气自动化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信捷电气的长期合作入选省级示范项目。
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电路与实践、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电力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2、专业核心课程:PLC技术与实践、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器视觉编程与系统应用开发、电机与电气控制、现代传感测试技术(LABVIEW)。
3、专业综合课程:PLC触摸屏与运动控制技术应用实践、工业组态监控技术与网络通信实训、AUTOCAD工程制图实训、印刷电路板设计实训、工厂供配电系统、电工(高级)实训、岗位实习。
职业技能证书:电工三级、电工四级、CAD证书、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1+X证书等。
就业岗位:该专业毕业生工作起薪高、就业岗位多样化,包括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员、自动化系统设计工程师、自动化产品销售工程师、自动化系统管理员,主要从事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系统设计、电气产品或自动化产品销售、电网运行与管理、机电设备运维及管理等。
教学环境:实验实训条件先进,校企合作共建“互联网+”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PLC技术应用实训室、LabVIEW自动检测实训室以及自动化系统综合应用实训室等。
优质师资:该专业拥有一支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教学团队11人,产业教授1人,副高5人,博士1人,硕士7人,均具备双师资格,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一级建造师5人。
优质合作企业:
优秀校友: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专业背景与社会需求:近年来我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新兴技术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安全需求。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和各国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大力投入驱动着全球信息安全市场的快速增长,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规模达到1269.8亿美元,同比增长8.5%。信息安全人才总需求持续增长,就业前景空间广阔。
培养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网络设备配置、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营销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网络运维、网络应用部署、WEB开发、网络攻防等技能,能够从事网络安全与攻防、网络工程建设与运维、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编辑推广与优化等工作,适应新商业技术需求的互联网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优质师资:该专业拥有一支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教学团队12人,产业教授3人,副高6人,硕士10人,云计算与网络认证、信息安全工程师6人。
主要课程:Linux网络运维基础、网络设备配置、Web应用开发、云计算基础与实践、SDN应用基础、WEB前端开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与渗透、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
职业岗位:网站设计及优化工程师、网络工程与管理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Web开发工程师、云端运维工程师等。
发展领域:
合作企业:
实训条件:
成果获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重点教育群内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成果众多,《产教融协同共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一库四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于2017年获得教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二等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多次获得信息安全、网络系统管理、云计算技术应用等赛项的国家级、省级大赛奖项。
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产教融合项目立项2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个。新扩建实训室2个,实训条件得到改善。
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在项目开发、校企共建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创办“安恒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江苏曙光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建曙光云计算中心,与南京未来网络共建SDN网络实训室,与江苏一道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等。
专业全力支持学校在柬埔寨海外办学项目,组织教师指定专业及课程标准,配合选取教材和选拔推荐教师,使得办学项目顺利开展。
培养模式:采取了“书证融通、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引导专业更新培养目标,重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共建”实施人才培养平台载体建设,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人才的创新培养。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现代学徒制班“亚运卫士班”,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3、软件技术专业
软件技术专业是无锡市重点专业,以web应用开发为基础,拓展华为鸿蒙开发、数据智能开发二个特色化方向。设有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无锡市人工智能培训基地,承担软件技术和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二个专业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团队11人,其中产业教授2名,正高1名,副高3名,博士1名,系统分析师、高级程序员5名。软件技术专业在保持移动应用开发、动态网站开发等优势专业方向的同时,主动对接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拓展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该专业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入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帆软软件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先进技术,与江苏微软技术中心、甲骨文(Oracle)上海尚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内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东软教育集体等国内知名骨干企业合作办学,引入企业优质课程资源、项目案例及师资力量,与企业共同为地方及长三角地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软件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WEB应用开发方向:JAVA编程基础、Java高级编程、数据库应用技术、HTML5网页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Java SSM框架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移动应用开发方向:JAVA编程基础、Java高级编程、数据库应用技术、HTML5网页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Java SSM框架应用开发、Android开发基础应用、Android高级开发应用、软件测试技术、微信小程序等。
发展领域:IT及互联网领域的信息技术行业。
职业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实施与维护工程师、网站设计及维护工程师。
职业技能证书:Java Web应用开发(1+X)、计算机程序员(高级)。
合作企业:软件技术专业注重校企合作,为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学生实习、就业,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兼职教学,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先后与江苏微软、无锡达内、软通动力、江苏帆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教学条件:专业建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Web应用开发实训室等多个高性能集虚拟仿真、实战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室。此外,学院与江苏帆软等企业合作共建校企融合实训基地和工作室,为学生项目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竞赛获奖:学生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赛项获国家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软件开发大赛获国家三等奖。在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技能大赛、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软件测试技能大赛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以上荣誉20多项。
4、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专业现为国家级骨干专业,2006年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2009年“依托江苏商贸职业集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9年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10年入选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3年以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为背景的“三三制”校企合作实岗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立项,2017年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引入“根植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职教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电子技术人才。
师资队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008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目前专任教师9名,正高1人,副高4人,硕士9人。专任教师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五期第3层次培养对象。专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业30余项。
核心课程:模拟电路应用设计、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ARM嵌入式系统应用、智能电子技术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PLC技术与实践、电力电子技术、印刷电路板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装调综合实训、MCGS组态编程、电工中级实训、电工高级实训等。
竞赛成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大赛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高等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国家级二等奖、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省级一等奖,“互联网+”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等奖等省级以上赛项奖项。
就业岗位:通过企业需求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为电子设计与开发工程师、电气设备维修工程师、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等。
职业技能证书:Protel绘图员、AutoCAD、电工中(高)证书、1+X证书等。
作品展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拥有学生创新社团,配备具有多年企业经历的高级工程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极大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学生设计制作完成了多个高水平电子产品装置。
5、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背景与社会需求:“十二五”国家将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确定为七大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两部委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五个城市为云计算发展的试点城市,而为了回应部委的支持,五个城市分别制定了祥云、云海、华南云计算中心、电子商务云、无锡云计算中心等规划。随着云计算的蓬勃发展,这个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云计算人才,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云计算类人才。
优质师资:该专业拥有一支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教学团队12人,产业教授3人,副高6人,硕士10人,云计算与网络认证、信息安全工程师6人。
培养目标: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致力于培养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开发领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具备服务器运维、资源虚拟化、数据存储和云安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云计算平台运维、云计算应用部署、分布式计算和最新WEB技术等技能,能够从事云计算系统建设与规划、平台构建、系统运维、应用开发等工作,适应新商业技术需求的互联网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Linux网络运维基础、云计算基础与实践、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应用、WEB前端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大数据应用分析、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云安全技术。
职业岗位:云平台架构师、云运维工程师、云应用开发师等。
发展领域:
合作企业与实训条件:
大赛获奖:
培养模式:
6、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设专业,江苏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牵头专业,无锡市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牵头专业。教学团队13人,产业教授1人,副高7人,博士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人。
本专业瞄准工业物联网领域,拓展物联网产品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二个方向。培养掌握物联网感知、传输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物联网产品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调试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初级应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践、通信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集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电子CAD、AutoCAD(弱电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等。
发展领域:物联网产品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物联网集成系统方案设计、技术销售、商务服务等领域。
职业岗位:物联网工程设计工程师、物联网系统节点开发工程师、物联网产品销售服务工程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
职业技能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中级)——物联网传感与控制节点设计》、电子CAD、机械CAD证书等。
合作企业:依托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与Google、ARM公司、中科怡海、中科物联、泛太科技、中邮通、美国德州仪器、路通视信等企业紧密合作,培养物联网技术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学条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引企入校,先后与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STC国芯微电子、ST意法半导体、TI德州仪器、美国DIGI、中国电信(无锡)等企业合作共建1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与无锡物联网产业协会、无锡市530企业共建10家校外实训基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互联网+工业智能技术应用实训平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商业智能应用)、江苏省无线传感系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竞赛获奖:近年来,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技术)三等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二等奖一项;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C/C++程序设计)全国二等奖1项、江苏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项目20余项。
升学途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可通过“专转本”和“专接本”升入本科学习。“专接本”对接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二所省内知名本科院校。“专转本”升入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淮阴工学院等本科院校深造。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专业联系方式
学校各地区组联系方式
招生办咨询电话:0510-83270099;0510-83270020。
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zs.wxic.edu.cn,更多信息请扫码了解。
(长按可识别图中小程序码)
注:本文内容来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13年专业介绍
下一篇: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科技浪潮中的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