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面临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 2024-11-23
物联网发展面临安全风险问题分析物联网发展面临安全风险问题近年来物联网安全事件频发,智能家居、摄像头乃至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遭受攻击,影响扩大化,导致企业生产和社会运行瘫痪,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安全仍面临难题,主要体现: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发布。我国物联网安全政策布局仍不足,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发布,安全标准的场景针对性不足,产业链各环节安全防护意识不统一,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物联网安全产业合力,目前呈现分散状态。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安全风险高。我国物联网安全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安全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推进,目前缺乏典型场景的安全解决方案和标杆企业,需求侧对价格敏感,对物联网安全成本增加的接受度差。终端异构严重,安全能力普遍较弱。物联网安全核心终端的产业成熟度不高,现阶段终端安全是物联网安全的重中之重,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础,终端海量异构,安全能力普遍较弱,一旦被破坏、控制或攻击,不仅影响应用服务的安全稳定,导致隐私数据泄露、生命财产安全受损,更会危害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威胁国家安全。新技术融合增大物联网安全风险。规模化应用促使物联网不断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IPv6、容器、微服务等新技术加快融合,这些新技术给物联网发展带来功能性能提升的同时,也对传统安全防护措施带来了新的挑战。物联网技术在金融服务行业中的应用从全球来看,金融行业是所有行业中使用物联网最多的,目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金融业务也对物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更需要先进技术来满足人们对于金融服务不断发展升级的需求。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作为大脑,实现跨行业、跨部门和大规模数据共享的互联互通是金融服务的必然选择。在金融领域中,借助智能卡、RFID等传感设备和信息处理平台的建立以及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智能终端上进行感知、传输与处理,为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和安全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利用传感设备实现感知和数据采集能力是大势所趋。这些应用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支付成本并实现业务可视化与自动化。物联网行业面临问题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基础能力薄弱、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此外,随着物联网产业和应用加速发展,一些新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为,一是产业整合和引领能力不足。当前全球巨头企业纷纷以平台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通过兼并整合、开放合作等方式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在企业营收、应用规模、合作伙伴数量等方面均大幅领先。而我国缺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领产业协调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链协同性能力较弱。二是物联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数以亿计的设备接入物联网,针对用户隐私、基础网络环境等的安全攻击不断增多,物联网风险评估、安全评测等尚不成熟,成为推广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标准体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标准研制进度较慢,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推进困难,尚难满足产业急需和规模应用需求。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物流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使得物流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由于在物流过程中涉及物品和信息的传递、存储、处理、配送和回收。信息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物品种类繁多、品种繁多,且物品具有多样性,物流过程中所需信息量大且质量要求高。如果物流系统能够与其它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流转就会更加高效和准确,从而能够实现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有效提高物流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些对于实现物畅其流有着重要意义。物联网行业前景机遇目前全球物联网产值大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长率接近23%,预计2021年以后这一增速有望达到30%,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30万亿美元的体量。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创新开发最多的国家,中国占到了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完成5G基站超70万个,预计2021年年产值超2.7万亿人民币。此外,2020年物联网产生344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同时还会降低1770亿美元的经营成本。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已经在提高全球主要工厂的性能指标,并将生产率水平提高40-60%。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23%-26%。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启之年,将迎来发展新时期。应用需求升级为物联网带来新机遇。一是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将驱动物联网应用进一步深化。当前物联网应用正在向工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业务全流程渗透,农业、交通、零售等行业物联网集成应用试点也在加速开展。二是消费物联网应用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全屋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智能门锁、车载智能终端等消费领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三是新型智慧城市全面落地实施将带动物联网规模应用和开环应用。全国智慧城市由分批试点步入全面建设阶段,促使物联网从小范围局部性应用向较大范围规模化应用转变,从垂直应用和闭环应用向跨界融合、水平化和开环应用转变。工业物联网发展趋势工业物联网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工业生产领域,使工厂能够实时监控、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实现工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工业物联网将继续发展壮大,不断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新的增值机会。中国物联网的现状中国的物联网行业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智能产品的普及,中国的物联网行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物联网应用规模累计达到1.963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61.3%。同时,截至2018年,全国物联网行业企业数量累计达到14.8万家,比2017年增长20.5%。中国的物联网行业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参与,形成了一个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良好格局。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工业制造物联网的主要特点是物之间相互连接,物即物联传感设备,物即传感器。在工业制造中,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物品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和管理。在各种工业产品中,由于工业物联网设备具有可重复使用及维护功能等特点与功能,所以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产品上。例如在纺织机械和服装工业领域中,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服装的实时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优化制造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与制造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物联网将迎来更为广阔和更有活力的发展前景。物联网行业市场容量整体来看,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当前,全球物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1.36万亿美元。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6万亿元,电信运营商大力推进云网融合战略,2020年,以IPTV、云计算、大数据为主的固定增值电信业务收入比2019年增长26.9%,增速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9.1%,其中,云服务收入增长高达85.8%。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15.94亿户,普及率为113.9部/百人,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达到11.36亿户,全年净增1.08亿户,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占移动网络连接总数的比重已达41.6%,比2019年提高2.5个百
上一篇: 5G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趋势与产业应对思考
下一篇: 物联网可能面临灾难性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