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UL康敬琦:UL的中国之路及你应该了解的认证新动向
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需要检测认证,对于企业来说,检测认证更是其快速进入市场必不可少的一环。
检测行业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是80年代,其后,国务院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发布意见和出台措施,鼓励外资检测检验认证机构进入中国,UL便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一批相关机构之一。
UL近几年在中国都做了哪些工作?从检测认证的角度,照明行业存在哪些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UL有何应对措施?在9月8日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之光网采访了UL灯具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康敬琦(Steven Kang)。
UL灯具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康敬琦
UL与中国市场
UL是全球检测认证领域的专业机构,它的体量有多大呢?如今,UL的整个全球业务已遍布140多个国家、230多个地区,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始建于1894年的这家百年北美企业于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已经在中国闯荡39年。目前,UL在上海、苏州、广州、深圳均有大型检测实验室,此外,在中国还有11个子公司,覆盖整个全中国。
随着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我国企业对检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不少检测机构将视线转向中国。谈及中国在UL全球规划中的位置,康敬琦很肯定的表示,中国的关键地位毋庸置疑。“公司在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本身就非常看好中国在全球当中的一个重要地位,这么多年UL在中国业务的迅猛发展,并且已成为全球业务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反过来也证明了当时对中国的投资和进入中国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在中国市场,UL依旧秉持着其在国际上一贯的专业态度和能力。与我国的检测认证机构相比,作为在美国发起的全球检测机构,UL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能够打通国内外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个优势,帮助到中国的企业全方位地实现本土化,并与国际接轨,尤其凭借着UL在全世界非常专业的、安全科学的地位。”
康敬琦告诉中国之光网,UL已经起草了超过1600本的标准,并在全世界被运用。其中,超过80%的标准被北美地区以及美国制定成为国家标准,也有一些标准被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用,成为国际通用标准。如此突出的成绩,使其在检测认证行业长久立足,站在这个角度,中国制造商的产品若获得UL认证,对其参与国际竞争非常重要。“UL一直希望能够凭借我们的这些标准、平台和资源帮助国内的企业了解相关国际和行业标准,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这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以及能够提供检测、检验、认证、培训一站式服务的一个关键点。”他说。
顺应中国经济和一些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UL近几年在中国展开了不少新的举措,如前几年在松山湖建立了一个物联网的检测实验室,为物联网相关行业提供测试及认证服务;前段时间针对新能源汽车在常州成立动力和储能电池实验室,7月22号已经破土动工。
UL与照明产业
节能认证应纳入准则之内
随着LED照明逐渐取代传统照明,对产品设计、标准制定、检测认证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际上,电器结构设计不合理,产品测试之后检验监督过程中资料的不齐全等,都是照明企业在检测认证中极易出现的问题。而随着有着节能、高效等优势的LED成为现代照明的主流产品,UL开始极力推动将节能纳入到准则之内。“现在节能认证还属于自愿性认证,不是强制,如何让节能意识应用到产品当中、企业当中、市场当中去,这是目前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他强调。
照明的使用最终将反映到能源或电力的使用上,根据康敬琦的介绍,照明耗电量约占一个国家电能电力消耗量的20%左右。“如果在这一块做出一些小小地改进,对于整个节能设备、绿色设备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除节能外,譬如蓝光危害、电磁兼容等也是当下应被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原来使用的灯也存在蓝光危害,只是发展到LED,蓝光由于特殊性,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电磁兼容此前不是很受重视,随着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增多,也迫使业界把电磁兼容性作为重要问题加以关注。”
技术的进步,也将智能照明推至人们的面前。“智能的发展趋势是跨界融合,是许多产业、不同的技术的融合,如何把不同产业技术的融合真正落实到照明上?什么叫智能照明?智能照明的具体要求到底是什么?”康敬琦认为,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等一起交流探讨,最终得以帮助到企业,否则推出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未来的趋势,对企业自身和社会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UL与网络安全
做你的安全科学家
物联网(IoT)的大潮正在袭来,然而数百亿物联网设备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风险与日俱增。该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个人相关,如包括智能照明在内的智能家居;二是与整个社会相关,如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对两大用户群体的影响不同,涉及的层面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对智能家居而言,实现互联后,网络安全影响到的是个人、家庭隐私;智慧城市则属于公共设施安全,涉及到的是国家安全,或者国家公共平台,受影响的可以称之为公共隐私。
为了将网络安全风险降至最低,UL提出了两大措施:
1、物联网安全等级评估:分为钻石、白金、金、银、铜五个等级,通过具体条目的评估,发现照明系统中的网络安全漏洞;
2、推出网络安全保障计划(CAP),尤其是制定了网络安全评估标准UL 2900,帮助专业客户和消费者高效保护网络数据及关键资产。在UL的协助下,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即可把网络安全的可能性要求直接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即展开评估。
UL的另一个优势是涉足多个常规性产业,“将这些产业的获得的认知、经验和技术融合到照明场景中,可以更好地推出标准,从而更好地为照明企业提供服务。”
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制造商,UL在今年7月份还成立了一个互联网照明事业小组,专门针对现在物联网的冲击,尤其是对LED照明带来的影响。
“UL互联科技” 微信公众号
活动推荐:
上一篇: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到底能干什么
下一篇: 国内外网络安全政策动态(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