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关于发布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赛项规程的通知
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英语名称:Anhui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Competition
赛项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
(一) 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委员:
张尔桂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吴 琼 安庆师范大学副校长
姚本先 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
委 员:
朱永国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吴先良 安徽省电子学会理事长
陈恩红 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潘锦云 安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胡 昂 合肥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
(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吴先良 安徽大学教授
副主任委员:
方潜生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顾乃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委 员:
徐 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蒋建国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罗 斌 安徽大学教授
仲 红 安徽大学教授
孙怡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敬兆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
宋万干 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王一宾 安庆师范大学教授
苏本跃 铜陵学院教授
陈桂林 滁州学院教授
张忠祥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郑尚志 巢湖学院教授
胡庆华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柳 波 合肥西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纪胜 安徽沃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区域经理
吴 然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校合作总监
(三)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
李 淼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委 员:
陈正海 安庆师范大学校纪委办公室副主任
汪海威 安徽中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四)秘书处
秘 书 长:
陈 蕴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成 员:
王一宾 安庆师范大学教授
张忠祥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赵生慧 滁州学院教授
刘桂江 安庆师范大学副教授
三、竞赛目的
大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综合考察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为探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持。大赛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高校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促进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质量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展示、合作的平台,并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四、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本届比赛分为创意赛、技能赛、竞技赛三种类型和一个物联网类专业水平测试赛。综合考察参赛作品设计创新性和可行性以及参赛选手的工程实现能力。其中技能赛6个项目,竞技赛2个项目。
创意赛:综合考察参赛作品设计创新性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性,着重突出其作品创新、可行可用性和工程实现能力。通过提交参赛作品报告和简介、作品功能的现场演示以及现场答辩来考察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应用技术能力。
技能赛:综合考察参赛选手的工程制作能力,着重突出其作品技能技术。通过提交参赛作品简介和作品演示视频,以及现场制作的作品,考查参赛团队的合作、制作和技术实现能力。技能组包括①物联网虚拟网络构建与应用、②工业互联网技术、③VR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④物联网感知技术、⑤嵌入式技术、⑥人工智能语音应用共6个项目。
竞技赛:以物联网应用为背景,考察参赛作品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及选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应用设计、技术创新和编程实现等能力,本届竞技组以机器人为主题,包括智能搬运、无人驾驶共2个项目。
(二)竞赛方案
创意赛(有实物作品)和技能赛中的①、②两项采用线上方式进行,技能赛中的③、④、⑤、⑥四项和竞技赛以线下方式进行。大赛的初赛在各个学校进行,大赛决赛分第一阶段(决赛一)和第二阶段(决赛二)两个阶段进行。
大赛赛场由三个主赛场(决赛)和多个分赛场组成。主赛场设置在合肥师范学院(决赛一)、安庆师范大学(决赛二)、巢湖学院(专业水平测试赛)。各分赛场设在各个参赛学校,主要组织承担本校创意赛和技能赛①、技能赛②的赛项比赛任务,分赛场通过网络和主赛场保持畅通联系。参赛队员在本校设置的分赛场参加比赛,比赛不接受参赛队员在非指定地点进行参赛(即必须在各自学校指定的教室进行),专家和评委在仲裁委监督下,通过主赛场对各分赛场参赛队进行评分,按照评分排序产生获奖名次。技能赛③、④、⑤、⑥四个赛项和竞技赛2个赛项在主赛场安庆师范大学进行,参赛队员在安庆师范大学设置的主赛场参加比赛,专家和评委在仲裁委监督下,现场对各参赛队进行评分。
五、竞赛方式
(一)创意赛
创意赛分初赛、决赛两部分,决赛又分第一、第二两个阶段进行。
创意赛的初赛由学校组织评审、竞赛组委会初审。
决赛第一阶段比赛是通过评审专家匿名网评,根据成绩确定决赛第二阶段的选手。
决赛第二阶段比赛通过选手线上对作品的展示、答辩、PPT汇报和专家的质询,展示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
(二)技能赛和竞技赛
技能赛、竞技赛经过初赛后,直接参加决赛第二阶段比赛,其中技能赛①、②为线上比赛(参赛选手在本校)、技能赛③、④、⑤、⑥四项和竞技赛2个赛项在主赛场安庆师范大学进行(参赛选手需前往主赛场参加比赛)。
六、竞赛流程
大赛工作内容和日期总体安排如下(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七、竞赛试题
(一)创意赛
参赛作品要求为有实现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有创意的实物作品,综合考察参赛作品的创新性、可行可用性和参赛选手的工程实现能力。
(二)技能赛
技能赛的各项目,均聘请第三方按照该项目评分标准拟出试题,并形成试题库。竞赛前,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形成统一试卷。分别考察物联网在网络构建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感知技术、嵌入式系统、VR、语音识别等领域中的软硬件设计、开发制作的相关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技能赛①、②为线上比赛,技能赛③、④、⑤、⑥为线下比赛。
(三)竞技赛
竞技赛的各个项目的比赛细则、场地设计等,均聘请第三方按照各个项目评分标准拟出,并形成试题库。竞赛前,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形成统一试卷,开赛前2周公开试题的样题,并通知到参赛队所在学校。重点考察物联网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设计、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技赛为线下比赛。
八、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1、报名学生:全省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含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参赛选手不受性别、年龄、学历、国籍和民族限制。
2、报名队伍:每支参赛队队员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并要求每一名教师作为第一指导老师不超过2项,作为第二指导老师不超过2项,总数不得超过4项。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和相关工作成员不得担任指导教师。
3、分赛场:报名参赛的学校要满足本规程(第九条)竞赛环境的要求设置分赛场。
(二)报名要求
1、以学校为单位报名。每校参加创意赛的队伍不超过8支,参加技能赛③、④、⑤、⑥的队伍不超过7支,参加技能赛、竞技赛的队伍每个项目不超过2支;有硕士点的高校创意赛允许增加2支队伍,技能赛、竞技赛允许各增加1支队伍参赛(增加队伍仅限研究生队伍)。
2、所有参赛作品均系参赛者本人(或老师指导下)自行设计或开发的产品,并必须提交诚信承诺申明。大赛组委会不负责对参赛作品所有权进行核实,若发生侵权或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报名时间。2021年9月22日前,各参赛高校指定一名专门的联系人,将本校选拔出的参赛项目报名汇总表(推荐单位教务或双创部门签盖公章)、参赛学生承诺书(参赛学生签字)、指导教师承诺书(指导教师签字),签字盖章后的扫描件连同报名汇总表的电子版通过邮件发送到大赛秘书处(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4、参赛提交的资料。各参赛高校务必于2021年9月29日24时之前提交初赛作品材料电子版,通过邮件发送到大赛秘书处(邮箱另行通知),提交的资料或需完成的相关工作如下:
(1)报名表的电子版、诚信承诺申明(需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签字和推荐单位教务或双创部门签盖公章方为有效)的扫描件,竞赛信息有异议时以纸质版的报名表为准。
(2)创意赛的报告、展示资料(可以提供图片或视频,要求:图片为jpg格式,不超过10张,视频为mp4或flv格式,展示资料总大小不超过20MB)、实现代码和答辩PPT(见附件4、5);技能赛和竞技赛仅提交报名资料,不提交作品展示资料。
所有参赛选手需在决赛前,将所在高校的报名汇总表、参赛学生承诺书、指导教师承诺书的原件扫描件(含未参加现场赛的参赛选手)提交给竞赛会务组。
(三)赛前准备
1、赛前培训
对工作人员及指导教师培训。内容包括各分赛场布置、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创意赛线上答辩环境、技能赛①和技能赛②的上机环境、技能赛③、④、⑤、⑥和竞技赛的侯赛和现场比赛规则等。
2、技术测试
主赛场和各分赛场需提前做好竞赛设备的软硬件以及网络测试,熟悉相关操作,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3、指导教师登录监控,并分享给监控组委会专门负责人,进行赛前流程测试。
4、大赛的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均签署承诺书交组委会。
(四)比赛期间
1、竞赛过程中,监控系统全程监控参赛人员行为,过程监控。
2、以抽签形式决定决赛顺序。
3、竞赛结束,各分赛场自行保存录制的竞赛过程视频,事后备查。
(五)成绩公布
竞赛结果将由大赛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将获奖名单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在高教网再次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由安徽省教育厅发文公布获奖名单,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九、竞赛环境
(一)竞赛场地
1、主赛场环境要求
安庆师范大学准备有网络的会议室7间、工作室1间,应急会议室2间(预备),开通腾讯会议系统8个(开通人数为200人/个)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可以和来自分赛场的竞赛室、工作室的监控画面、语音与主赛场共享,可以让主赛场专家远程随时查看各个赛场情况,并可以与分赛场竞赛室、工作室工作人员交流。为参加创意赛、技能赛①、②的选手参加决赛提供选手答辩、赛场监视、评定成绩等提供必要的条件。
安庆师范大学准备技能赛竞赛室4个、竞技赛竞赛室2个(所需设备和场地要求见附件6),可供参加技能赛③、④、⑤、⑥的选手和竞技赛选手参加现场比赛;并且为技能赛、竞技赛准备候赛室共3间,其中技能赛③、④的选手和技能赛⑤、⑥的选手可分别安排在两个候赛室里,这两个候赛室分别与相应的竞赛室靠近,竞技赛可安排在一个候赛室里,该候赛室与竞技赛赛场靠近。
2、分赛场环境要求:各校根据本校参赛项目的需要可设置创意赛竞赛室、技能赛竞赛室和候赛室各3间(其中1间可供本校参加技能赛①、②的选手同时上机)、工作室1间。竞赛室、工作室要保证网络良好,满足竞赛要求(包括答辩、上机的线上信息交流等)。主赛场能通过网络和各分赛场的相应竞赛室相联接,参赛队员所在的房间,灯光明亮,安静。确保电脑、笔记本电源稳定、电量充足。建议使用宽带(WiFi)网络和流量两种模式,一种方式断网后可及时转换其他方式连接。
(二)基本设备
1、主赛场:
每个会议室配置投影、音响、电脑(可上网)各一台,并且可通过投影仪投屏、电脑连接音响等,场地要求见附件6。
技能赛③、④、⑤、⑥和2个竞技赛的每个赛场内设备配置要求见附件6。
2、分赛场:
每个分赛场将各自实时监控的画面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共享到主赛场,对于有相应项目的学校,其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
(1)创意赛赛场需配备投影机1个、电脑(含音响)1台,摄像头3部(分辨率不得低于1920*1080),实验台2个(一个主实验台、一个为准备实验台)。其中1个摄像头放于PPT前方45度以内不逆光,且稍高于人的平视位置,视场范围能够包括参赛成员及其所演示的PPT;第2个摄像头放于主实验台边且不逆光,且稍高于人的平视位置,视场范围能够包括参赛成员和主实验台上的参赛作品的全部。第3个摄像头置于准备实验台边(视场范围应包括准备参赛的成员和准备实验台上参赛作品的全部)。两个实验台的面积不小于70 cm *140 cm/每个实验台(可用多张小实验桌拼成实验台),实验台的台面保持平整,并为每个实验台配备足够数量的电源插座。摄像头用于竞赛过程中参赛成员的答辩、演示作品及其周边环境情况。
(3)技能赛①、②比赛赛场,对每个竞赛队配备摄像头1部、电脑3台。摄像头放于考试侧后方45度且不逆光,用于竞赛过程中观测参赛成员活动及周边环境情况。每个分赛场将各自“米家”软件实时监控的画面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共享到主赛场。
十、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创意赛评分标准
2、技能赛——物联网虚拟网络构建与应用评分标准(技能赛①)
3、技能赛——工业互联网技术评分标准(技能赛②)
4、技能赛——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机器视觉识别与分拣技术)评分标准(技能赛③)
5、技能赛——嵌入式系统应用评分标准(技能赛④)
参赛队员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硬件电路连接及嵌入式系统搭建、编程和运行效果实现,并及时提供照片及视频。评审专家根据照片、视频,对完成的任务进行逐项打分。参赛队员未按照要求,或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能完成任务,或未提交照片和视频的,以0分记。
6、技能赛——VR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评分标准(技能赛⑤)
7、技能赛——人工智能语音应用(技能赛⑥)
8、竞技赛-智能搬运评分标准(竞技赛1)
(1)记录每组选手完成整个操作流程所用的时间,按时间进行排名,用时短的排在前面。
(2)对于没有完成流程的选手(排名在完成的选手之后),按照操作完成的步骤评分,总共有三大步骤:①入库(4个货物)②出库(4个货物)③将第一步骤的货物出库(4个货物)。其中每项目完成一个货物得1分,满分为12分。
9、竞技赛-无人驾驶分标准(竞技赛2)
(1)记录小车在完成视觉识别路况、避障、到达终点(在规定的区域)停车等任务所用的时间,按时间进行排名,用时短的排在前面。
(2)小车有两次运行机会,以用时最短的为该小组成绩。
(3)小车在没有到达终点(在规定的区域停车),则按距离终点的距离(区域)评定成绩,距离近的排名在前。
(4)如出现并列成绩则以以下成绩排列顺序(成绩高的在前)
(二)评分方法
1、创意赛分初赛、决赛(线上)两个阶段进行。初赛是通过学校组织评审、竞赛组委会初审: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参赛学生进行选拔,为提高比赛质量,并在并在规定的名额内择优推荐参加决赛。
2创意赛决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评审专家匿名网评,参赛的作品资料分发由合肥师范学院按照组委会提供的网评专家名单将选手的作品按编号(选手姓名、单位加密)进行,专家分别对选手提交的作品电子档材料进行评审,同一作品有3位(或以上专家)给出A、B、C、D(强烈推荐、强力推荐、一般推荐、不予推荐)四个等级,其中D级以不超过40%为限,报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组织会评专家根据网评专家给出的等级,推荐不超过总参赛选手60%的队伍参加决赛。
(2)参加创意赛决赛第二阶段比赛的选手,需通过网络抽签随机分组,评委采用回避方式分组抽签(每个评委都不会分配到有本校选手所在小组),评委通过对选手的作品展示、介绍等进行网络答辩质询,由三名(或三名以上)评委根据选手提供的材料和答辩情况,按照创意赛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作品给出成绩,并按平均成绩高低排序。未按要求参加网络答辩的队伍不予授奖。
(3)技能赛、竞技赛只参加决赛二,命题范围或竞赛具体规则要求由专家组确定,成立第三方命题组,并承诺对命题保密,试题在比赛开始前10分钟发布,并在5分钟之内通知到参加技能赛的参赛队伍。竞赛组织机构人员及竞赛评委均不参与命题,评分系统或评委按照比赛成绩评定规则对选手的答题、技能操作、文档提交等进行评分或评审,再按成绩高低排序,保留成绩靠前的60%参与评奖。
十一、奖项设定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占省赛参赛队伍数的10%、20%、30%。获一等奖参赛队伍的第一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组织参赛队数满额、参赛队获一等奖且对大赛有突出贡献的学校有机会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不超过总参赛学校的20%。
十二、赛项安全
赛事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赛项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初赛的成绩会评,由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提供支持;线上进行决赛答辩专家组设在安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室,线上答辩过程包括作品展示、选手答辩、技能实操等。各参赛学校在本校设立分赛场,负责本校参赛学生的竞赛相关工作,主赛场和分赛场之间保持竞赛过程的信息畅通。
(二)生活条件
大赛组委会、专家组、评委、监事会、秘书处等人员的食宿由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根据所在学校条件提供(住宿设在主赛场附近的宾馆);参赛选手的生活条件由各参赛选手所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提供,并确保学生食品和人身安全。
(三)组队责任
参赛队报名由各学校统一负责,队名、参赛人员等信息以有学校印章的报名表为准,对于增加、更改参赛选手或指导教师姓名等重要信息的不予受理。
参赛队总个数不得超过报名规定要求,如超过者将重新申报,否则按照上报名单的先后顺序将排在后面的队伍自动删除。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组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组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大赛组委会决定。
若遇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情况,赛场按照安庆师范大学印发的《安庆师范大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预案》文件精神执行。
(五)处罚措施
各赛场要高度重视比赛安全问题,因单位或个人原因出现安全事故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十三、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应按照竞赛规定组队,每只队伍的队员数不得超过3人,队员中的本科、专科或硕士学生不得混合参与,否则视为无效。
参赛成员不遵守赛场纪律,不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取消竞赛资格。
1、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或者电子设备参加考核的;
2、未按远程网络考核相关要求摆放视频机位,提醒后仍不改正的;
3、视频监控范围内有其他无关人员的;
4、未经考场工作人员同意在竞赛过程中擅自离开赛场或脱离视频监控范围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决赛的;
6、拒绝、妨碍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7、其他形式违纪、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竞赛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
(二)指导教师须知
1、为赛事的顺利推进,保证活动的组织效率,各参赛队伍应严格按照赛事日程表设定的赛事各环节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工作。
2、领队和指导老师在竞赛期间应密切关注2021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工作群(QQ群或微信群)发布的通知等文件。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必须凭大赛组委会发布的参赛通知单或参赛证(加照片)进入分赛场,按规定配合做好安检、疫情防控工作。
2、不准在比赛场所和会议场所吸烟。
3、除按赛项规程规定的比赛用具外,不能携带与参赛无关的物品入场,禁止使用通讯工具,参加技能赛的选手不能将移动存储设备(如优盘等)带入分赛场,也不得将由各校提供的工具、材料等物品带出分赛场。
4、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规定区域活动,不得擅自离开。
5、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停止工作时应关闭设备电源开关。
6、对比赛过程安排或比赛结果有异议,须通过领队向仲裁委员会反映。对于违反赛场纪律、扰乱赛场秩序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直至终止比赛、取消比赛资格。
7、在比赛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要保持镇静,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遇紧急情况,服从安保人员统一指挥,有序撤离。
8、要妥善保管好自身携带的物品,贵重物品(含钱款)妥善存放。
9、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不能参赛的情况,则视为自动放弃。
(四)工作人员须知
1、全体工作人员要按分工准时到岗,服从大赛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2、各参赛学校在本校设立分赛场,每个分赛场须安装相应的监控、直播和录像设备,并有义务保障比赛期间网络的畅通。各校要安排本校相关赛务人员认真检查、核准证件,非参赛选手不准进入本校分赛场。
3、赛项评委专家组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工作,负责本赛项的竞赛技术指导、评审和比赛结果总结。技术人员要始终在线上现场,随时准备解决竞赛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4、工作组人员,认真维持线上赛场秩序,负责比赛技术操作的全过程。当比赛出现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器材等)时,应在线上及时处理;如需延长比赛时间,须得到评委专家组同意后方可进行。
5、工作人员不能在赛场内接听或打电话,评委在比赛期间关闭手机。
6、工作人员对于参赛选手的问题,需按大赛规定或正确的操作技术来解答,不清楚的要及时请示组委会,不得随意答复,否则,将追究责任。
7、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总工作组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
8、留档备案。检查各部分材料包括裁判判分和最终成绩等,要有裁判、评委、裁判长和仲裁委签字,帮助核对材料和密封并交学校存档。
十四、申诉与仲裁
(一)申诉。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之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二)仲裁。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如有参赛队因提起申诉或对申诉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甚至滋事,均按弃权处理。比赛不因申诉事件而组织重赛。
十五、疫情防控
各个赛场的疫情防控措施须严格按照教育厅疫情防控相关文件要求施行。其中竞赛主赛场的疫情防控工作由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负责实施,各分赛场疫情防控工作由各校按照各校的疫情防控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本校参赛队员、指导教师、相关工作人员及观摩人员等进行严格管理,如有违反有关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和不服从管理的,各校(分赛场负责人)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上报,相关参赛队员将立刻自动取消参赛资格(且按要求进行相应隔离),并协助有关机关对相应人员予以处理。
十六、竞赛观摩
竞赛设置观摩区域和参观路线,向媒体、企业代表、院校师生及家长等社会公众开放,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等影响参赛选手竞赛的行为发生。指导教师可以观摩,但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在观摩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除与竞赛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巡视员、评委、裁判员、参赛选手外,其余人员均为观摩观众。
2、请勿在选手准备或比赛中交谈或欢呼;请勿对选手打手势,包括哑语沟通等明示、暗示行为,禁止鼓掌喝彩等发出声音的行为。
3、请勿在观摩比赛时使用相机、摄影机等一切对比赛正常进行造成干扰的带有闪光灯及快门音的设备。
4、不得违反大赛规定的各项纪律。请站在规划的观摩席或者安全线以外观看比赛,并遵循赛场内工作人员和竞赛裁判人员的指挥,不得有围攻裁判员、选手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
5、请务必保持赛场清洁,禁止将无盖饮料带入室内,请勿随手乱扔垃圾等杂物。
6、为确保选手正常比赛,观众席内严禁携带手机及其他任何通讯工具,违者除将本人驱逐出观摩场地外,还将视情况严重程度对所在代表队的选手的成绩进行扣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7、如果对成绩产生质疑的,请通过各参赛队领队向组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不得在比赛现场发言。
十七、竞赛直播
1、赛场内部署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全程实时录制并播送赛场情况;
2、在赛场外设置大屏幕或投影,同步显示赛场内竞赛状况;
3、有条件的可使用网上直播系统;
4、多机位拍摄开幕式、闭幕式,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十八、竞赛宣传
在大赛组委会组织下,建立大赛指导教师QQ群;建设大赛网站,及时、有效、多渠道地发布竞赛信息。由安徽省电子学会、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安庆师范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宣传部负责大赛的宣传工作。
十九、竞赛联系
大赛指导教师QQ群:304340803
大赛网站:http://www.acf.org.cn(http://www.ahie.org.cn)
联系人:操德文(安庆师范大学)18055682226
刘桂江(安庆师范大学)13955669950
鲁世斌(合肥师范学院)13485720669
陈 蕴(安徽建筑大学)13865906772
邮 箱:
附件1、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报名表.doc
附件2、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报名汇总表.doc
附件3、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参赛承诺书.doc
附件4、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作品简介.doc
附件5、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作品报告.doc
附件6、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器材与场地要求.doc
附件7、2021年安徽省物联网类专业水平测试赛实施方案.doc
上一篇: 工业物联网:机会越大,风险越大
下一篇: 什么是工业物联网(I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