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厦门皓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 2024-11-23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与挑战

 

智能可穿戴产业的发展最早是从运动手环开始的。短短几年时间,运动手环成为了全球最风靡、最成功的智能硬件,没有之一。时至今日,智能可穿戴产业产生了一些新的格局。在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3550万台,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8500万,相比2014年上涨了139%,2015年可穿戴设备引领了科技界的大潮流。

但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不同,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还远未成熟,还处于初期拓展阶段。传统的软硬件巨头都尚未进入这个领域,眼下占据市场先机的更多是一些创业公司。他们推出的几十款硬件设备,个体外型差别巨大,功能也各有长处。

浅析现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基本可以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几大类:生活健康类、信息资讯类、体感控制类等等,但也有一些产品横跨数项功能领域。如果按照产品外型,则可以分为手表、手环、眼镜、挂件、衣物、鞋子、背包等不同类型。 

在中国,可穿戴创业公司为数众多。他们很多都在践行雷军总结出来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产品功能是否太过单一。15年,苹果手表正式开始销售,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全球市场份额排蹿升到了前三;而微软、三星等各大巨头也凭借其在IT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断迭代推出了新的手环和手表产品,丝毫不受市场占有率低的影响。

而这一切都表明: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大幅崛起。那么,在大量的用户需求呼之欲出,技术创新并且产业化已经到了临界点的情势下,全球智能可穿戴产业将如何发展?

我认为有4个领域到了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颠覆的阶段。

1、智能可穿戴的最大金矿在医疗健康领域

  谁真正做透了医疗级可穿戴产品,谁将引领可穿戴的未来发展。如何做深做透呢?我认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将来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可穿戴产品扮演家庭医生角色,解决职场人士的健康呵护问题

  如今,大量的职场人士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但睡眠质量不好,而且处在“三高”的边缘。怎么解决?有了能抓取、心率、血压等系列数据的可穿戴设备,结合云端大数据和云端深度学习算法就可以通过长期记录的大数据,判断健康趋势,APP会提醒用户并给出锻炼和养护方案。通过可穿戴设备探测心脏数据,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连续加班熬夜导致的猝死悲剧。

  其二,可穿戴产品通过数据辅助诊断,降低医生的工作量,缓解医生人力资源紧缺问题

  通过可穿戴设备能提前获取了身体病情数据,从而向医生提供可作为诊断依据的可靠数据,一般经验的普通医生就可以负责诊断,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远程诊疗。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工作量,更好地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如同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一样,云端的人工智能医疗分析算法,也将像一个真正的医生一样,去为病人进行辅助诊断服务。

  其三,可穿戴产品实现了复杂医疗监控设备向更易用的消费电子的转化,成为了社会化管理老人健康问题、辅助养老的手段。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老年人都是患慢性病居多,平时要防患于未然,突发疾病要得到及时处理,空巢老人这么多,子女都不在身边。怎么解决?这就需要研发给老人7x24小时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不但可以采集医疗数据,而且也可以给子女、医生、社区做及时通知和服务呼叫。老人对于使用传统医疗电子设备有着很高的学习成本,往往用不好乃至最终放弃使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工程学水准特别关键,使用步骤简单、免维护也很重要。

  那么,为什么这两年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智能可穿戴医疗产品推出?

  综合市场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涉及到疾病诊断和预防的可穿戴设备属于医疗器械,在中国要通过CFDA认证,在美国要通过FDA认证,政府管理都非常严格,市场准入门槛高,产品研发投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

第二点,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智能设备只是工具,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大数据是支撑,服务是关键,制度和资源是保障。可穿戴公司只有通过提供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及基础人体医疗数据服务,有开放的心态,与第三方整合了大量的医生、诊所及医院资源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医疗服务。这样的整合,无论在国内还是欧美,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让可穿戴产业与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创业者们相互磨合与认知。

2、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让运动智能化、让竞赛装备智能化

  虽然运动手环的含金量,难以与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相比。但是在庞大的年轻运动爱好者基数下,市场潜力也相当可观。

  球类、骑行、滑雪、健身、高尔夫等各类细分的运动领域在一两年内必然发生变革。用户在运动中希望自己的动作更加标准,希望保护自己不受伤。这就需要在它内部集成更多传感器,更小更轻更薄,成本也极低。因此它非常适合植入到滑雪板、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运动器械中,甚至通过独特的ID功能作为俱乐部会员卡使用。

3、智能可穿戴很快将与服饰融合,它与时尚必然要紧密结合

  虽然科技与时尚,这两个世界的语言沟通,就如同火星与地球的对话,一开始就意味着困难重重。

  但是,随着鞋服行业、时尚业与科技业的相互融合,智能可穿戴产业的主要产品,将不仅是手环和手表,很有可能就是衣服和鞋子本身。小米向李宁品牌出货100万个“华米智芯”,显示了智能运动跑鞋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成功可能性。

  因此,鞋服产业里面,存在着一个细分的市场,将这个市场做到极致,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4、VR技术正在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几年里,VR技术将会占领并统治游戏、娱乐体验;不过我们也将会看到更多的全息 AR技术公司的崛起,比如微软HoloLens、Meta和大热的MagicLeap。可穿戴设备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身体内部的健康情况;与此同时,智能全息头盔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的世界,甚至整个宇宙。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智能可穿戴硬件大热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知道智能硬件在今天发展还不够完善,未来也会面临许多挑战。

挑战一:安全及续航能力的挑战

随着可穿戴设备收集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并逐渐成为全面的数字自我,隐私和数据安全将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涉及医疗数据的情况下,消费者将要求最高级别的数据安全保护,而随着消费者的消息越来越灵通,这将成为影响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

因此,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都必须有安全保障。第一代联网可穿戴设备大多依靠其所选择连接技术的内在安全协议,比如蓝牙低功耗。最新版本的蓝牙标准(蓝牙4.2)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由于蓝牙设备的数量巨大,安全算法被黑客攻破的风险始终存在。

研究表明,电池续航时间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电池供电式便携产品的第一考虑因素。典型锂聚合物充电电池的容量只有40~100 mAh。在此情况下,要为包含多个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供电几天时间,意味着需要降低系统所有部件的功耗,包括传感器、系统、通信硬件和软件。传感器技术在不断进步并降低功率需求。

挑战二:缺乏足够的软件和服务

业界认为,对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一款设计精良的产品仍不足以创建庞大的规模和培养大量的忠诚用户。特别是,运动与健康型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面临着所有同类设备的普通问。对这些设备而言,只有在用户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时,这些设备才能被广泛地使用。消费者使用这些设备主要就是想看看相应的健康结果,然而这些功能和任务无法通过硬件本身来完成,还需要足够的软件和服务的支持。

挑战三:功能够强大但是设计美感不足

科技公司一味追求技术和功能,却时常忽略了产品的外观和设计。但是,他们却往往乐此不疲地以技术为亮点,向多数不甚关心这些的消费者宣传新产品。

苹果用实践告诉我们,产品的设计和体验才是引领产业和市场风向标的重要因素,产品绝不是单纯的功能罗列,尤其是对于可穿戴设备这种新兴市场更是如此。但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款堪比iPhone之于智能手机的产品出现。事实上,更时尚、更fashion这种理念近来也渐被各大公司所接受,人们起码在清一色方形的智能手表中间看到了更正常更美观的圆形Moto 360.换而言之,尽管科技产品强调的是科技,但用户体验应当永远处于第一位。

挑战四:面对来自智能手机的冲击

尽管智能手机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发展势头推动了包括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内的移动行业的快速变革,但事实上,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坚持却阻碍了他们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青睐,特别是在智能手表市场,因为这些设备通常会被消费者视为“袖珍型”小智能产品。消费者既然拥有了智能手机,那为何还要再单独购买一款类似功能的设备。

目前来看,市场上的大多数可穿戴智能设备都具有非常相似的技术特征,都需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帮助观看和追踪数据。一套原生的操作系统可能会帮助可穿戴智能设备来减少对智能手机的依赖,而一个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则将能够在自己的平台上运行应用,并支持更多更广的功能。然而,并非所有的原始设备制造商都能够拥有独特的全新操作系统,而且许多厂商还认为,这种相似的模式对一款智能手表而言,已经足够了。

挑战五:用户体验差

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积极体验。目前而言,健康和运动设备制造商以及医疗专家普遍的担忧就是,消费者对新硬件和软件的最初兴奋状态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驶而逐步淡化,特别是用户发现他们的健康和运动目标未能达到的情况之下。由于缺乏进展,用户可能会感到失望、疏远、甚至是愤怒——人的情感可能会因此让设备制造商失去用户的支持和未来的创收机遇。如果病人无法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取得进展,那么这种状况将会对设备制造商承诺的高质量服务形成打击,而且还会影响设备制造商稳定创收。

就健康和运动情况而言,这一市场仍在寻求最精准和最可靠的方式来测量人的新陈代谢数据,这些数据往往能够从人体的能量消耗状况中获得。找到合适的方法,并赢取用户的信任,将有助于品牌供应商在初期的市场上建立强大的领先地位。这种特别的需求表明,可穿戴智能设备除了需要诸多其他新功能和体验之外,也需要加强软件方面的创新,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综上所诉,存在感不足,正是限制智能手表发展的挑战之一。因此,智能手表在当下的首要任务是,怎样以非高度侵入的方式提供更多增值体验,扮演好“智能手机窗口”的角色,让用户将产品一代一代使用下去。

在可见的将来,可穿戴设备未来不会止步于手机配件的角色。目前,用户已经开始抱怨,越来越大的手机屏幕给生活带来麻烦。眼看大屏手机趋势马上要走到拐点,回归轻巧的新产品势在必行。可穿戴设备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逆袭智能手机,而不是永远作为其附属品。目前苹果公司已经在研发虚拟SIM卡,以解决能够独立使用的智能手表机身笨重的问题。此外,解决智能手表电池续航问题、如何在小表盘上更加顺畅地进行输入,也是目前限制智能手表“独立”的关键所在,亟须跨越式的创新。

归根到底,现今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无论外观和使用方法如何变化,若想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回归一个“功能”的本质。开发新应用,拒绝“同质化”,这样才能体现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才是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例如,有报道称,谷歌公司最新研究的手环具有杀死血液中有害物质的能力,能用于治疗癌症、帕金森等重大疾病。如果能顺利实现产业化,将会颠覆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极限。

总之,如果仅仅是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智能可穿戴设备或许将永无出头之日。脱离手机而独立发展,开拓具有市场和应用价值的新功能,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最终出路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