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与影响特点
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监管方式和法规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且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影响传统社会的伦理底线,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生物安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中国在新技术领域的安全立法方面仍然缺失,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和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同时,新技术相关的伦理研究不足,开展时间较短,前期发展不规范。
新技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短板突出。自主创新资源较为分散,产业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各类扶持政策尚待系统整合和加强部门间协同。新技术龙头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欠缺,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有限。另外,关键核心技术或工业软件短板突出。中国在不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以智能传感器为例,中国在电力传感器方面需求较大,目前仍以进口为主,其中中高端传感器进口高达80%,而传感器芯片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90%,国产化缺口十分大,这与缺乏相关核心技术息息相关。
新技术衍生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协同程度低,企业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意识不足。以数字技术为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应对新技术革命的重要体现。当前,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中缺乏数字产业规划,对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缺乏总体谋划。不少企业即使在内部形成了数字化管理,但对外不愿共享数据,致使形成人为的数据孤岛,产业链之间业务协同程度低,数据要素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对数字要素的作用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数字化产业发展依赖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看,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创造问题。许多企业并未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字要素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新来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表明各地区在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GDP达12741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从数字经济看,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3)》报告,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数量中,东部地区约占四分之三,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容忽视。此外,新技术革命也会给各地区的就业、社会公平等带来一定挑战。
高端人才缺失,平台建设滞后。人才缺口大,体制机制和行业监管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仍以数字产业为例,数字化人才缺口巨大。数字化运营人才只有7%,大数据分析、商业智能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人才共占比5%。
上一篇: 物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 数据中心存储技术的概念、重要性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