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厦门皓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移动物联网加快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

政策|移动物联网加快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 2024-11-22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与移动物联网加快融合,“万物智联”已成为移动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一系列举措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力争到2027年,基于4G和5G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36亿。



完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智能感知、智能识别与信息通信,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目前,在交通、环保、政府工作、安全、智能家居、消防、环境监测、照明控制等领域已实现应用。

物联网智能技术等高新前沿技术加快了世界万物智联,加速了产业的变革和革命。预计2024年全球物的连接数超过250亿,年增长率达20%以上,全球数字经济总量超过40万亿美元,增幅近20%,我国物的连接数估计超过30亿,增幅超30%。承载物联网数字经济的通信技术和传输网络由5G向6G、星链、量子通信快速迈进,连接形式也正在走向万物智联,以新网络、新经济模式、新生态市场为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我国悄然形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万物智联高级数字经济条件的企业有80多万家。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24年7月末,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5.47亿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8.6%,2024年1–7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2%,规模效应和赋能带动作用凸显。但从基础电信企业的收入统计来看,移动物联网收入占比较低,终端、平台等直接收入未纳入通信服务收入。与此同时,我国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网络覆盖有待优化、高端产业有待突破、行业应用有待深入、连接价值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引导产业各方凝聚合力,加快移动物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为提升移动物联网行业供给水平、创新赋能能力和产业整体价值,加快推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立足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节奏、各行业移动物联网应用现状,研判移动物联网发展趋势,确定了移动物联网发展目标。到2027年底,基于4G和5G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将面向移动物联网重点应用场景,实现5G NB–IoT深度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进一步向重点乡镇、农村延伸覆盖。在融合应用量质提升方面,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突破36亿,其中4G/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达到95%。培育一批亿级连接的应用领域,打造一批千万级连接的应用领域。在产业生态繁荣发展方面,将支持全国建设5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打造10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制定不少于30项移动物联网标准。

围绕网络、应用、标准、产业、服务、安全等方面工作,《通知》提出了夯实物联网络底座、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深化智能融合应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四大主要任务,系统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规模拓展和产业生态繁荣。



深化智能融合须突破多重阻碍

目前,移动物联网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日益深入,覆盖场景日趋广泛,主要包括三大主线,即面向供给侧的生产性物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工业、智慧农业、智慧气象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行业物联网,成为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系统,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电动自行车管理等应用已经规模部署,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立体化信息采集系统正加快构建,将会为物联网应用集成及创新的新平台;面向需求侧的消费性物联网,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的移动物联网,创新高度活跃孕育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健康养老等规模化的消费类应用。

未来,移动物联网将在已有的应用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智能融合,促进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智能电网等领域融合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移动物联网在市政、环保、应急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推广移动物联网在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促进民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我们首创的城市物联网运管服一体化平台‘有方开物’,通过对城市运行多源感知数据的汇集与共享应用,实现对城市运行状况的综合、实时和直观展示。支撑构建全域感知、高效处置、协同指挥城市物联感知体系,让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于物联网的“联”,为物联网服务商和智能互联产品制造商等客户提供物联网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于有方数智城市物联网运管服平台“有方开物”开发的不同解决方案已在北京、西安、天津、长沙、成都、深圳等多个城市应用,涉及危房监测、桥梁防撞预警、智慧园区、智慧水利、滑坡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众多应用场景。同时,该企业独创的物联网无线通信质量监测、诊断和运维管理平台“有方观致”,在智慧水务、智慧燃气、安防监控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提升了设备在线率,运维降本增效。在产品开发上,覆盖了从2G–5G(包括NB–IoT)的蜂窝网络模组,广泛应用于能源、车载前装、工业、金融等行业终端,配合有方天线设计,给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

以有方科技为代表的物联网企业表示,最新发布的《通知》为物联网产品与服务供应商带来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转型。但他们也表示在移动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实现“万物智联”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挑战。例如,不同厂商和设备之间采用的标准不同,导致设备间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和互动操作,影响了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便利性,阻碍了移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万物互联”主要侧重于设备间的简单连接与数据传输,缺乏深层次的数据分析能力。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实际的洞察和决策支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设备接入网络,如何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不断增加,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对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有方科技负责人表示,相关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标准体系,并通过基础平台,进行接口统一工作。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趋势和模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并保护隐私,可采用加密技术提升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并且建立健全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特定资源。

文 / 本刊记者  王漪

排版 / 王丽英


@投资北京杂志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